| ||||||
| ||||||
山西素有“表里山河”之誉,外有屏障,内圈险要,山川毓秀,物华天宝,山河错综分布,盆地呈人字形串联,地理优势得天独厚。晋南临汾盆地,环山拱卫,汾河如带。天气晴朗的时候,从城区向东南方遥眺,在绵亘群山中,有一峰兀然伫立,巍峨雄浑,那便是塔儿山。 塔儿山,古称崇山,系太岳支脉之一,主峰海拔1493米。汉代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崇山矗矗,巃嵸崔巍”,意指山势高峻。因主峰卧龙山山顶建有一塔,故当地人称此山为塔儿山。寒露已过,天高地迥,云遏气爽,正是出游好时节。 早上收拾好行装后,我便骑车朝着目标进发。从大邓乡向东,一路缓上坡来到山根下的云合村。云合,顾名思义是如云聚合。汉代扬雄《解嘲》:“天下之士,雷动云合。”想当年,此地扼守深山西出平原的要道,是一座军事要地,也是重要的商贸集散地。每逢集会,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,街道上摆放着山货、农副产品以及生产和生活物品,熙熙攘攘,格外热闹。现在一切都已云淡风轻了,只留下过往大车扬起的阵阵尘土。 穿过云合村,经过塔儿山铁矿,便踏上了弯弯曲曲的进山林道。道路随着山势变化时缓时陡,逶迤曲折,把人带进了深邃绵延的群山。 深秋时节,山色绚烂,重岭迭嶂,峰回路转,蓊木蔚林,衰草凝绿斑驳,攀岩附峦,五步一景,十步一奇,随景伴奇,弥奇愈胜,依胜绝崖,流霞映彩,触目皆是。塔儿山是当地户外爱好者经常行走的线路,但今天进山后沿途却没有遇见徒步和骑行者,不时有车辆急驶经过,山谷静谧清幽,远远地就听到发动机轰鸣声和鸣笛声。 越岭翻山,一路迤逦,来到十八盘稍作休憩。这是一个三岔路口,路牌指示前方是翼城,右边是塔儿山。翼城方向的道路向下蜿蜒,渐渐茫然,消失在群山中。塔儿山方向则山路盘亘,更加崎岖陡峭,然而景色也愈加浓郁。树树皆秋色,山山唯落晖。岫深风萧,林叶色彩斑斓,纷然簌簌,野草微衰,摇曳多姿;群峰峭立亘天,攒峦夹翠,巉岩嶙峋,峙如虎踞。岔路口旁平地处有颗柳树,长得高大粗壮,枝繁叶茂,巍然屹立,秋风飒飒,如波涛沓至,枝摇叶动,摧败零落,纷然而下,洒落一地枯黄。此时此刻,天空湛蓝洁净,阳光虽然灿烂,气温却不高,环顾四周,悄无人声,偶尔听见有山鸡惊起,鸣喈扑打着翅膀。山川寂寥,只觉得身边的草木岩石、巍峨的群峰像是有了灵性一般,静静地俯视着你的一举一动。我仿佛是冒味闯入别人家客厅的小孩,处处感到好奇,但仍老老实实,不敢恣意妄动。身体虽然感觉拘谨约束,灵魂却在自由飞翔。山空天籁寂,云静鸟语轻。秋声萧索,山谷的风吹来,慄冽清凉,顿时热汗皆消,感到瑟瑟冷意。 柳树边立有标牌,载明该柳为旱柳,树高6.5米,地径1.1米,推算树龄为800年左右。八百年前是南宋时期,这里属于金人统治。八百载岁月荏苒,风云变幻,朝代更迭,人事相催,不知有多少人从树边路过,期间又发生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。月有阴晴圆缺,人有悲欢离合。古柳如同一个遍历沧桑又沉默无语的老人,唯有布满裂痕的树皮,储存着久远的历史。静立树下,只觉自然造化之伟大,人类活动之渺小,令人肃然起敬。 远古以来,就有人类文明在此间活动,道边的路牌指出许多当地神话传说的遗迹,老君种煤炭、青牛踏石留蹄印以及满水井、东亢泉、卧龙山的来历等等。从侧面反映出,在刀耕火种时期就有部落在这一带生息繁衍,并塑造出美丽的故事流传至今。这里盛产铁矿石,品位高、储量大、埋藏浅、易开采,一度成为采矿基地,山根进山处就是曾经的国营塔儿山铁矿,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停产多年,只有少数几座民营矿场和选矿厂仍在经营。现在行走的山路便是以前矿区的运输道路,沿途废弃的采矿井、矿洞、采矿场、泵房等遗址随处可见。路边的岔道大部分已是杂草丛生,鲜有人迹,但从道路的宽度和开山时大片裸露的山体岩石面积,可以想像出当年的生产规模和繁荣景象。“几处败垣围故井,向来一一是人家。”现在一个个都消逝在这大山中,成为一个个路牌,无声地向路人述说着过去。 沿山路继续向上,山势更加陡峭,GPS码表显示坡度一直在10%以上,海拨高度在急速地上升。一边是高耸的山坡,另一边是幽谷沟壑,眼前是纡回延伸的山路,远处群峰层林尽染。微风拂过,空气清爽,我紧紧掌稳车把,控制住呼吸、踏频和车速在相对恒定状态,努力使心率保持在安全范围,汗水渐渐地又洇湿了前心后背。李白在《蜀道难》描述山道艰难:“青泥何盘盘,百步九折萦岩峦。”虽然这里的战略重要性不及关中四塞之地和巴蜀天府之国,比不上秦岭之高、蜀道之难、关隘之险、锁钥之要,但也能深深体会到,古人囿于当时的生活条件,在仰望峥嵘的山势和险峻的山路时,发出“扪参历井仰胁息,以手抚膺坐长叹”的感受。 一路跋涉,瞻云逾岭,终于来到主峰卧龙山的山顶。蓝天碧空下,宝塔宛然兀立,熠熠生辉。旁边的标牌说明,宝塔建于隋末唐初,塔高20.08米,为七级浮屠琉璃宝塔,塔顶呈圆形代表天,塔底为方形代表地,中间作八卦形。一塔雄踞,五县在望,群山簇拥,八方仰观。 登台拜塔,八卦形塔身周遭有八个门洞,门洞上方的匾额分别写着:小天,绾秀,拥翠,昂吟,啸振,摘斗,眺汾,拱极。字体雄浑刚劲,词义大气磅礴。环顾塔周,东、南二面众峰环伺,列岫盘结,丘垤卧伏,诸峦争奇,无边景色尽收眼底;西、北二面山下村庄、道路、河流、沟壑历历在目,错落有致,清晰可辨,田地阡陌纵横,黄绿相间,显得宁静祥和。天地廓然,周围数百公里的土地如同一块巨大的盆景,仿佛都微缩在方寸之间,触手可及。在望五县应当是:尧都、襄汾、曲沃、翼城、浮山。秋高群山空,众籁吐天窍。极目眺望,碧空流云下,北方中镇霍山老爷顶、西边吕梁姑射山苍茫如黛,峰峦叠嶂,巍峨起伏,霭烟飘渺。日光烨烨,秋晖流韵,湛蓝的天空延伸至地平线尽头,颢气萦青缭白,天际如一。“仰观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,所以游目骋怀,足以极视听之娱,信可乐也。” 山之特立,不与培塿为类。人的视野会随着自己所处的位置高低而变化,视野变则胸襟变,胸襟变则心态变,心态变则境界变,境界变则格局变,高瞻远瞩才能宠辱不惊,因此孟子曰:“孔子登东山而小鲁,登泰山而小天下”。当你历尽千辛万苦,站立山巅的时候,有一种四面天空广无边际,心胸宽阔囊纳千山的感觉。俯瞰诸峦,烟岚缥渺,既有浩浩乎如冯虚御风,而不知其所止之念;亦有放下杂乱纷扰思虑,遗忘尘世俗务之乐,心旷神怡,悠然自得。 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。山,像一位敦厚的老者,阅尽春秋,坚毅安详,静静等候每一位拜访它的人,默默地与之对话,给予启迪。千万年来,云涌云落,物是人非,唯有青山不改。 | ||||||
[打印页面] [关闭窗口] |
浏览: |